一、臭氧的簡介       

【臭氧的由來】

        公元1785年,德國人凡馬隆(Van Narum),在雷雨後之清新空氣中,所函的草鮮味而發現其存在,至1840年才由德國人謝恩賓(Schonbein),以希臘宇〞OZONE〞命名之

【何謂臭氧】

       臭氧是一種淡藍色氣體有類似牧草之香味約空氣的1.7倍重為不燃性,其物理常數如下:

臭氧為輕微離子結合,結合狀態極不安定,在常溫時即會緩慢分解,因為可恢復成氧氣,易將氧分離出來,稱之為初生態氧,極活潑,富有反應性,活潑性僅次於氟是氯的六百至三仟倍。

【臭氧的特性】

 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、殺菌、脫臭、漂白等多項特性

臭氧的作用可將飲用水,烹調洗滌水、水族箱、洗澡水、煙味、油煙味、廁所異味、鞋櫃(衣櫥)霉味、衣服的清洗等,一一殺菌脫臭漂白淨化環境甚至保健,美容坊等都有實質的幫助。

臭氧與物質分解後,會還原回氧氣,不管是在水中或空氣中分解後的臭氧不會再造成〞二次污染〞對於環境有相當大的益處。

二、臭氧的生成方式

 【自然界】 自然界大氣中,太陽所放射出的紫外線對氧分子作用而產生了微量的臭氧,空氣中含有16~20%的氧氣,它吸收了太陽中之紫外線而分離出原子狀的氧,它與其他氧氣分結合既產生臭氧,空氣中的臭氧量為自然界中的細菌,霉菌無法異常繁殖因而保持平衡狀態,其臭氧層是分布在離地面20~30km的大氣層中,它最大功能在吸收紫外線保護曝露在紫外線照射下的人類與動植物。

        另外臭氧在高原與海岸含量較多都市較少,春季較多秋季較少發生,地域上以南北兩極較多赤道較少,但由於工商業的鵬勃發展,環境污染也隨之而來,相對的存在於自然界的臭氧己漸漸稀薄。

【工業界】

       工業上臭氧的發生方法,大致分為以下幾種:電解法、光化學法、無聲放電法、放射線照射法、高周波電界法….等方式,但就效率性及經濟性而言,以無聲放電法為最適用一般製造臭氧時所需的原料為空氣或氧氣,在使用任一種原料時都必須將原料乾燥至露點-50℃以下,再經冷卻過濾送至臭氧發生器,以防止氮氧化物生成,製造之臭氧量而言,氧氣原料比空氣當原料高二~四倍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 目前,臭氧在台灣工業界已普遍規劃應用,如礦泉水、食品加工廠、養殖業、廢水處理染整廠室內空間…..等,甚至推度到一般家庭使用。如今,國內外之臭氧在工業應用已相當廣泛,如能有效的應用於家庭中將帶給人類生活相當大的益處。